政法学院第七届“教学月”系列活动之名家讲学

发布时间: 2014-12-01 | 浏览次数: 450

 政法学院第七届“教学月”系列活动之名家讲学政法学院第七届“教学月”系列活动之名家讲学

       11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焦国成教授受邀莅临政法学院,在名达楼2317会议室做了一场主题为“儒家正宗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政法学院副院长蒋九愚主持,政法学院师生40余人聆听了讲座。
       焦教授开篇就点出做学术,就是要系统,要确切,并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关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为背景,讲述了探究儒家正宗学说的意义。焦教授梳理了儒家从先秦到清代师承关系,着重讲述孔子时期的儒家学说。接着,焦教授讲述了“儒分为八”—“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焦教授对这八家引经据典,结合史料一一分析了这这八家儒家思想,并认为最能够代表孔子时期儒家的是孙氏之儒,而对于孙氏之儒即是指荀子一派,焦教授叙述了自己的理由。最后焦教授主要论证“子贡即是子弓”,举出了自己考证的八点理由。政法学院伦理学教授吴瑾菁对焦教授的讲座做了总结和点评。
       焦教授此次讲座,展现出来的不论是做学术的方法、治学的态度,都让在座哲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受益匪浅,对今后研究儒家思想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伦理研究会秘书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伦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曾赴日本、英国、台湾等做访问学者和合作研究课题。 
扫一扫手机查看